论友谊,与心理学密不可分,对交友方式的理解能帮助远离损友。但,谈交友的心理学前,应先定义损友、介于灰色地带的猪朋狗友与益友。猪朋狗友也能再细分成“有毒的”和“无毒的”。
猪朋狗友,从网络和辞典定义来看,说的是不务正业、好吃懒做的人。因此,猪朋狗友可能是损友,毕竟不务正业对传统价值观来说是不好的,但损友不一定是猪朋狗友。毕竟损友还包括了犯罪分子和可能要利用或陷害你的人,但还是表面上短期或长期地维持着朋友关系。然而,以上不务正业、好吃懒做的猪朋狗友在传统价值上是偏向有毒的,包括了酗酒、豪赌的朋友。
猪朋狗友可能也可以有另外种有趣的定义方法,也就是没有耽误正业或好吃懒做,但也不为什么大利益或前途,单纯打屁消磨时光的朋友。亚里士多德说有三种友爱,亦即有利可图的爱、基于快乐原因的爱及真正完善的爱。这类的猪朋狗友,交了并不会因此大展宏图,可以归类至基于快乐原因的友爱。
中学和大学期间是最频密与广泛交友的期间,很多朋友圈都在那时建立,很多都介于基于快乐的猪朋狗友和益友的范围之间。随着年纪渐长与地理位置上的变化,只剩部分益友还能偶尔保持联络。而益友崇高的定义,在此不谈。
交友顺其自然,其实我喜欢和各式各样的人交友,毕竟每个人的经历和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,无法复制。但是,若要冰清玉洁,不喜欢有毒的猪朋狗友,还是有办法避免被缠上。
首先,需要控制“空间上的亲近性”,也就是说物理上的距离越近,关系越容易变好,譬如在同一社团、科系或班级的都会比较要好等等。同班的往往比隔壁班的好,同桌的也常常比较要好。如果你要和公司或班上的女神增进感情的话,就把座位移得靠近点吧!所以,如果想一辈子安安全全,就想办法乖乖待在安全区,不要去可能会遇到颓废猪朋狗友的地方。
第二,是“共同点”和“相似性”,在爱好、性格等方面越多相似性的人,越能成为亲近的朋友。因此,在安全区里,要像座莲花,出淤泥而不染,只要确保本身没有相关的坏习惯,那你和他们也很难混在一起。
第三,是“相互性”,友谊的建立在于一方付出时,能接收到同等的回报,当我愿意分享我的故事时,你也愿意分享经历。所以,如果猪朋狗友向你示好,你就向某些公司的客服学习,坚定地不回应、不理睬和冷处理吧!
共勉之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